- 作者 包子
- 2013 年 4 月 21 日
- 1条评论
营救行动
营救的管理及协调
- 每个营救地点都必须指定一人专门负责协调,统一指挥。他们拥有现场的全权人事调动权,包括调度那些本属于其他编制,但目前在这个营救地点工作的人员。
- 大型且复杂的搜救行动有时需要两支或多支营救分队合作。当两支或多支营救分队在一起合作时,搜救行动指挥部应该指定其中某支队伍的队长为此营救地点的全权负责人(这个人事任命一定要传达到所有参与搜救的人员)。在大型的复杂的搜救行动中,必须配备一名安全负责人。
营救分队以外资源的协调
- 获得营救分队以外的人员或组织的帮助往往是很必要的。这些帮助可来自于军人、公用设施承包商、重型设备操作人员等等。搜救行动指挥部应及时协调获得这些外部资源的协助。
- 有效管理和指挥搜救分队之外的资源,对搜救行动的整体安全和效率非常必要。
- 此类人员应配戴明确的标识以表明身份(可以考虑使用警戒线作为臂章)。
- 提供防护眼镜、安全帽等基本安全装备。
- 密切监督没有(或很少)救援经验的工作人员
- 提供基本的安全和危险评估指导
进入和离开救援地点的控制
- 必须制订并遵守进入和离开救援地点的规定
- 为了保障安全和提高搜救效率,搜救人员必需遵守规范、一致的管理流程
- 与此同时,营救专家应严格管理整个受灾地区。管理工作包括:
- 危险状况评估和解决办法
- 关闭所有水、电、煤气等基本设施
- 确认和标识高危地带
- 确定营救区域
- 清除无关人员
- 安排场地进行器械装备
- 完成搜救地点评估和确定行动计划之后,召集简短会议通报情况
评估营救机会
- 坍塌现场的搜救行动可分为五个阶段:
- 第一阶段:评估坍塌区域;
- 搜索区域内的可能幸存者(在地面上/被掩埋);
- 评估结构稳定性;
- 评估水电气设施状况,并关闭设施以确保安全
- 第二阶段:迅速、安全地转移地面幸存者
- 第三阶段:搜寻并探察所有空隙和坍塌建筑物中的空穴,以发现可能的幸存者
- 本阶段可使用喊话设备
- 只有经过训练的搜救犬或搜救人员才可对空穴/可进入空间进行搜救
- 第四阶段:确定幸存者位置后,使用特殊的工具和技术,有选择性地移除建筑物残骸
- 第五阶段:大规模清理。通常在所有已知幸存者均被安全转移后才可实施大规模清理
- 最艰难的决策,是在营救资源不足以同时应他所有搜救机会时, 须迅速做出决定营救先后。发生这种情况时,营救分队必需考虑以下的因素,确定所有搜救机会的优先级:
- 幸存者生还的可能性和耐久能力
- 搜救难度和所需时间
- 搜救行动的预计结果(例如对一人的救援应让位于对两名或多名幸存者的救援)
- 搜救人员的安全
我知道保命三角区。毕竟经历过一次的人啊。